从羽毛贩子到羽球厂子,小球成就中部县城大产业 2024-10-31 体育赛事 192℃ 0 北京10月31日电 题:从羽毛贩子到羽球厂子,小球成就中部县城大产业 记者季嘉东、林德韧、周畅 地处皖中、临江靠湖的无为市温度适宜,适合养殖鹅鸭。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来自浙江的商人来无为市收购羽毛,无为人受到启发,远赴各地收集鹅毛鸭毛,他们有的开办屠宰场,有的开办饭馆,去往各地谋生的同时,也把制作羽毛球的原料发回家乡。 一片小羽毛,一篇大文章。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增长,无为的“羽毛贩子”开始动起了“体育”的脑筋,一家家“羽球厂子”就这样办了起来。 1964年出生的金信长很早就开始收购、贩卖羽毛,足迹遍及本溪、南京、马鞍山等地。1995年7月,金信长自己建厂,加工制作羽毛切片。2006年9月,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金信长开始做羽毛球,为一些知名品牌代工。2011年,公司注册了自主羽毛球品牌“凯唯乐”,并于2013年开始自营出口,组建了自己的外贸团队,是无为第一家自营出口的羽毛球生产商。 在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厂房,机器运转的声音烘托出一派繁忙景象,鹅毛鸭毛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个个羽毛球。羽毛球的生产工艺分为制毛、制头、组合三大工段,16根翎毛经过选毛、分级、分弯翘、配毛等流程后,才能“相会”在同一颗球头上,再经过植毛、注胶烘干、勾线等工序,成为合格的羽毛球。一颗中高档羽毛球的制作工艺流程更长、更复杂,多则30多道工序,关键技术还涉及生产商机密。 40多年来,像金信长一样,很多无为人脚踏实地,不断钻研市场,把家庭作坊办成了现代企业。 无为市羽毛羽绒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能玉说,2009年成立行业协会时,无为一年生产大约200万筒羽毛球,现在年产已逾1000万筒。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了约3万人就业,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安徽省无为县光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一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自主羽毛球品牌“翎美”入选了《2024年CNPP羽毛球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女性面孔,她们几乎都是当地人,从事勾线、测稳试打等工作。 “我们现在有700多名员工,百分之九十是女性。”公司负责人潘庆好说,“一线员工(月薪)平均工资现在能到5000元左右。”近年来,羽毛球运动爆火,让潘庆好们面临用工紧张的问题,他打趣说:“与其说是我帮助她们就业,不如说是她们来帮我。” 潘庆好的父辈和金信长一样,也曾以收购羽毛为生。“父亲是做‘货郎担’的,年轻时候走街串巷收购羽毛羽绒,那个时候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董桥村大部分人从事羽毛、板鸭、羽绒的交易,从读书时候就天天闻到这个味道。” 像潘庆好这样的“羽二代”继承了父辈们肯钻研的性格。接过父亲的担子,潘庆好发现贩卖羽毛利润太小,于是在1996年建立了10个人的小作坊,把翎毛加工成羽毛切片,卖给沿海发达城市的工厂。 “到2003年买土地、盖厂房,有了70多人。”潘庆好说,“我们2007年开始做羽毛球,当时给品牌做代工。2010年自己注册了羽毛球品牌‘翎美’,在2011年参加了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羽毛球市场不断向好,潘庆好将分公司开到了合肥。2016年时,羽毛球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大量货物积压,无为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找外贸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销售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外贸的销售额大概能有1亿元以上。从一开始10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确实没想到。” 经过不断发展,无为市羽毛羽绒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为市先后获得“中国羽毛羽绒之乡”和“中国羽毛球产业基地·无为”等称号。羽毛羽绒和大健康与绿色食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线电缆一起,成为无为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无为市羽毛羽绒企业共有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年总产值50亿元。生产的羽毛切片、羽毛球、羽绒服装、床上用品等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到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蒸蒸日上的产业必定有坚实的政策托举。近年来,无为市启动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规划,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产业园聚焦羽毛羽绒设备制造、体育用品、羽绒寝具、羽绒服装和产品研发检测等,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签约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6个。 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完整,企业看到了信心。 “政府给我们划拨了那么大的一个产业园区,现在无为的羽毛球产业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未来我们还要从工厂的智能化转型上继续发展。”潘庆好说,“翎美羽毛球在国外市场有1000多家经销商,我们也赞助了一些国际赛事。希望在未来的国际赛事上能看到更多的中国羽毛球品牌。” 上一篇 游泳——世界杯新加坡站:潘展乐晋级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 下一篇 中国足协信息化工作会召开 努力实现“全国一盘棋”治理 相关推荐 胖东来应该大胆做电商生意吗 打造线上胖东来 这就是足球!巴萨球员纷纷倒地不起,马竞球员叠罗汉疯狂庆祝 索尔洛特绝杀引爆激情 FF再获3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推动FX战略发展 迪丽热巴雪景单人舞 红衣灵动贺思慕 短剧游戏指数跌超5% 监管收紧引发市场波动 大小盘股为何分化 业绩确定性与高股息配置价值显现
北京10月31日电 题:从羽毛贩子到羽球厂子,小球成就中部县城大产业 记者季嘉东、林德韧、周畅 地处皖中、临江靠湖的无为市温度适宜,适合养殖鹅鸭。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来自浙江的商人来无为市收购羽毛,无为人受到启发,远赴各地收集鹅毛鸭毛,他们有的开办屠宰场,有的开办饭馆,去往各地谋生的同时,也把制作羽毛球的原料发回家乡。 一片小羽毛,一篇大文章。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增长,无为的“羽毛贩子”开始动起了“体育”的脑筋,一家家“羽球厂子”就这样办了起来。 1964年出生的金信长很早就开始收购、贩卖羽毛,足迹遍及本溪、南京、马鞍山等地。1995年7月,金信长自己建厂,加工制作羽毛切片。2006年9月,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金信长开始做羽毛球,为一些知名品牌代工。2011年,公司注册了自主羽毛球品牌“凯唯乐”,并于2013年开始自营出口,组建了自己的外贸团队,是无为第一家自营出口的羽毛球生产商。 在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厂房,机器运转的声音烘托出一派繁忙景象,鹅毛鸭毛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一个个羽毛球。羽毛球的生产工艺分为制毛、制头、组合三大工段,16根翎毛经过选毛、分级、分弯翘、配毛等流程后,才能“相会”在同一颗球头上,再经过植毛、注胶烘干、勾线等工序,成为合格的羽毛球。一颗中高档羽毛球的制作工艺流程更长、更复杂,多则30多道工序,关键技术还涉及生产商机密。 40多年来,像金信长一样,很多无为人脚踏实地,不断钻研市场,把家庭作坊办成了现代企业。 无为市羽毛羽绒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能玉说,2009年成立行业协会时,无为一年生产大约200万筒羽毛球,现在年产已逾1000万筒。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了约3万人就业,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安徽省无为县光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一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自主羽毛球品牌“翎美”入选了《2024年CNPP羽毛球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女性面孔,她们几乎都是当地人,从事勾线、测稳试打等工作。 “我们现在有700多名员工,百分之九十是女性。”公司负责人潘庆好说,“一线员工(月薪)平均工资现在能到5000元左右。”近年来,羽毛球运动爆火,让潘庆好们面临用工紧张的问题,他打趣说:“与其说是我帮助她们就业,不如说是她们来帮我。” 潘庆好的父辈和金信长一样,也曾以收购羽毛为生。“父亲是做‘货郎担’的,年轻时候走街串巷收购羽毛羽绒,那个时候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董桥村大部分人从事羽毛、板鸭、羽绒的交易,从读书时候就天天闻到这个味道。” 像潘庆好这样的“羽二代”继承了父辈们肯钻研的性格。接过父亲的担子,潘庆好发现贩卖羽毛利润太小,于是在1996年建立了10个人的小作坊,把翎毛加工成羽毛切片,卖给沿海发达城市的工厂。 “到2003年买土地、盖厂房,有了70多人。”潘庆好说,“我们2007年开始做羽毛球,当时给品牌做代工。2010年自己注册了羽毛球品牌‘翎美’,在2011年参加了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羽毛球市场不断向好,潘庆好将分公司开到了合肥。2016年时,羽毛球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大量货物积压,无为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找外贸机会。“到目前为止,我们销售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外贸的销售额大概能有1亿元以上。从一开始10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确实没想到。” 经过不断发展,无为市羽毛羽绒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为市先后获得“中国羽毛羽绒之乡”和“中国羽毛球产业基地·无为”等称号。羽毛羽绒和大健康与绿色食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线电缆一起,成为无为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无为市羽毛羽绒企业共有1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年总产值50亿元。生产的羽毛切片、羽毛球、羽绒服装、床上用品等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到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蒸蒸日上的产业必定有坚实的政策托举。近年来,无为市启动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规划,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产业园聚焦羽毛羽绒设备制造、体育用品、羽绒寝具、羽绒服装和产品研发检测等,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签约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6个。 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完整,企业看到了信心。 “政府给我们划拨了那么大的一个产业园区,现在无为的羽毛球产业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未来我们还要从工厂的智能化转型上继续发展。”潘庆好说,“翎美羽毛球在国外市场有1000多家经销商,我们也赞助了一些国际赛事。希望在未来的国际赛事上能看到更多的中国羽毛球品牌。”